当前位置:100EC>数字教育>获阿里巴巴近2亿元投资 精准学将发布首个原生代AI辅学机
获阿里巴巴近2亿元投资 精准学将发布首个原生代AI辅学机
精准学集团公众号发布时间:2024年05月31日 11:17:33

(网经社讯)5月31日消息,由浙江精准学公司(以下简称“精准学”)研发的首个原生代AI辅学机Bong系列,将于6月正式发布。精准学已获得阿里巴巴近2亿元投资,将用于产品的研发和推广。

01.AI垂直应用领域的商业化“首战”在教育行业打响

2023年是中国庞大资金和技术资源投入AI大模型的集中年。2024年伊始,投入更是日趋白热化。随着中国AI大模型日趋成熟,寻找合适的窗口实现商业化突破,将巨量的研发投入转为商业落地价值变得迫在眉睫。

AI技术变革如火如荼,但能被大众日常使用的AI应用仍然屈指可数。除了可以和AI自然对话,大众如何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深切享受到AI带来的巨大变化?

精准学创始人兼CEO杨仁斌认为,教育行业将是首批采用“AI Native”思想重构所有现存产品的超大行业,这一升级将是革命性的:“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‘因材施教’的理念,也是‘个性化’教育的雏形。教育个性化的根本瓶颈在于供给侧限制。当前每位教师平均肩负着指导50名学生的重任,且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需求和特点,要以规模化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,这一挑战有望被AI彻底解决。”

AI正在重塑人机交互的边界。它不仅能够与人流畅地对话,还拥有类人的理解与记忆能力。“个性化的AI老师”也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角色,而是化身到诸如精准学AI辅学机这样的智能硬件中。既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,还能定制专属的学习路径,提供个性化的辅学服务,从而帮助每个孩子实现知识的高效吸收。

2023年,包括学习机在内的教辅类电子产品在中国的*市场规模已超百亿,且每年仍保持30%左右的增长速度。AI Native 智能学习型产品的入局,不是在分食这个市场,而是进一步刺激市场不断扩大。

杨仁斌相信:“即将推出的精准学AI辅学机,是一款真正‘AI Native’的产品。它的使用体验与之前所有学习机将有本质的不同。交互不再是点戳屏幕,更不是看预先录制的视频,而是全程都开口跟AI老师直接对话,讲解和板书视频也由AI实时生成,学习流程也都是由AI推进,交互界面也由AI生成,从而创造出自然的交互体验。这种体验不仅孩子能感受到,家长更能清晰地体会到。”

02.所有“+AI”的都不是“AI Native”

目前,市面上已有不少使用了AI技术的学习机,但在教育专家眼中,这些AI学习机都不能称为 AI Native。

image.png

(网经社注:图片采集自精准学集团公众号)

前好未来教学产品设计总监李睿老师,在离开学而思后,用一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AI应用。从2023年开始,他创造了100多个AI机器人用于日常工作,承担了从面试助手到咨询助理等角色,这些AI机器人还帮助了十多家企业实际提升了效率。他认为,AI时代,AI不仅仅是一个工具,而是改变经营模式,改变学习模式的起点。

在对 AI Native的理解上,精准学和李睿不谋而合。李睿也深度参与了精准学AI辅学机的研发过程。

“AI Native”的学习机与其他“学习机+AI”在设计思想上有本质区别。

“学习机+AI”不改变其工具本质,而“AI Native”的学习机则是由AI构建全新服务。

“学习机+AI”是在学习机的部分功能中使用了AI能力,学生需要自己组合使用这些工具,效果完全依赖孩子的使用技巧。

而AI Native的学习机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,让AI来主导整个学习流程,什么时候做题,什么时候听AI讲解,什么时候回答AI提问,强化练习同类题,看视频等,这一切都由AI来安排。

所以,学习机上的各种功能不是孤立地给学生使用,而是由AI把各种学习流程与学习组件串起来,一切围绕学生如何高效地完成学习为目标。AI就是学习路上的“高德导航+高阶辅助驾驶”,学生只要跟随AI就有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路径,因此AI构建的是服务。

李睿这样评价现有具备AI技术的学习机:“现有AI化的学习机,去掉AI,学习机还可以用。例如把AI录播课里的AI去掉,课还可以上。而真正AI Native的产品,如果把里面的AI去掉,不是差点意思,是根本没办法使用了。”

03.无精准学,不学习机”

6年前,淘宝的首席产品经理,也是淘宝“猜你喜欢”的首任产品经理杨仁斌创立了“精准学”,致力于用AI推荐引擎技术践行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的个性化教育理念,也将“精准学”刻进了公司基因里。

“猜你喜欢”基于“千人千面”理念,而“精准学”基于“个性化”原则,两者一脉相承。

2018年,精准学推出了以精准学功能为核心的智能学习机,基于AI的推荐引擎和知识图谱技术,能精准识别学生在学科上的薄弱知识点,并从庞大题库中筛选出同类题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,确保学生牢牢掌握。

在6年的时间里,公司与包括高思教育、昂立教育在内的数千家教育培训学校建立了合作。老师们负责分层“教”,精准学负责个性化“练”。这一协作极大提升*全国数百万学生的学习成效。同时,精准学的核心技术,也授权给多个头部知名学习机品牌,悄然成为行业的标准配置。

6年前,精准学定义了个性化练习。而今天,精准学又将再次定义个性化学习。

杨仁斌认为:“在AI大模型技术诞生之前,从原理上讲,大家都做不出真正合格的学习机。因为有效学习必须同时解决三个问题,一是孩子坐得住,二是学习内容个性化,三是看视频就能学得会。后面两个相对好解决,但第一个几乎无解。家长现在购买学习机最担心的就是‘吃灰’。从2018年起,我们在教学机构场景中,在老师监督下使用精准学学习机,有着很好的学习效果。如今,随着AI技术突破,我们通过跟孩子及AI老师的全程连线和实时通话,终于同时解决了这三个问题,才有机会创造出合格的产品。”

04.携手通义千问,铸就国内最强教育垂直模型之一

精准学自主研发的“心流知镜”大模型,结合阿里巴巴的千亿级通义模型,铸就了国内最强的教育垂直模型之一。

在研发中,更是通过16万小时的教育语音数据训练,能够自然地模仿超过20种个性化教学风格,具备卓越的多模态、个性化交互能力。

此外,精准学自研虚拟老师技术,仅需10小时的视频数据训练,即可创建专属风格的高清AI老师,以每秒50帧的速度进行实时、低延迟的互动教学。

同时,精准学在过去6年中深耕教育领域,在教育机构中配合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使用“精准学”学习机,取得了显著成效,更是积累了千万级题库、学情数据所组成的知识图谱,结合“心流知镜”大模型的协同推理,使得AI老师可以“精通”各种教材、名师的解题和讲解方法。

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说道:“我们与许多AI教育公司,以及其他垂直行业都有合作。我们认为精准学理解如何把大模型用在真实行业生产应用中,把AI大模型玩明白了。精准学搭建的数据工程管线在过去几年生产了独特的200亿Tokens高质量辅学数据,结合通义模型的强大底座,1+1>2,恰当地解决了大模型在教育行业如何落地价值点这个重要命题,非常有创造性。”

精准学的AI技术负责人张宁表示:“我们选择通义模型,是因其型号从0.5B到110B不等,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语音、视觉和文本的多模态交互,特别适合复杂的教育学习场景。通过定制化训练,该模型可以精准地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,显著提升学习效果。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步和学习数据的丰富,我们预见大模型将彻底改变教育行业,提供高度人性化的交互和深度个性化的学习体验。这不仅能模拟教师的辅导风格,还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情绪。精准学利用通义大模型的集成和训练,开创了一种新型学习工具,推动教育个性化和普及,助力实现教育公平和高质量教育目标。”

05.AI辅学机Bong系列将于6月正式发布

AI辅学机的一切设计都围绕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,目标不是超前超纲学习,而是围绕校内进度,跟踪校内教学目标,牢牢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。通过这一过程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,同时减少父母参与辅导的负担。

精准学原生代AI辅学机的问世,将拉开AI技术革新教育行业的序幕,也吹响AI商业化应用的号角,有助于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。

AI Native 的学习机,将揭开一个全新的教育篇章。6月,期待在新的学习世界相遇!

精准学也诚聘行业有志之士,一起在真正的AI时代,于教育新图景中划下浓重的第一笔。

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(002095.SZ)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。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、按天计息、随借随还、专款专用、循环信用贷、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,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/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“痛点”。》》合作联系

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电商大数据库(DATA.100EC.CN,注册免费体验全部)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,包含100+上市公司、新三板公司数据,150+独角兽、200+千里马公司数据,4000+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+互联网APP数据,全面覆盖“头部+腰部+长尾”电商,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,挖掘行业市场潜力,助力企业决策,做电商人研究、决策的“好参谋”。

【关键词】 精准学原创
【投诉曝光】 更多>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网经社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NEWS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

        平台名称
        平台回复率
        回复时效性
        用户满意度
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